成都消防公司简析专职消防站建设基本情况:
一、经费投入渠道还需进一步规范。队伍的不断扩大,经费投入也需要相应的增长,地方政府在这块上的投入往往都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解决,缺乏一个稳定的、灵活的长期解决运行经费投入的增长机制。如车辆器材装备使用一定年限需要更新,日常车辆维护保养、老旧营房维修改建、政府专职消防人员增资等问题,往往需要消防管理部门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协调解决,得不到稳定的保障。
二、队员征招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主观上,目前专职队员的工资待遇对于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员并不具备太大的竞争优势,基本上没有人愿意来,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员愿意来,但是文化水平人员素质等相对较低,导致后期管理困难,经济不好不坏的地区又很难适应消防队的军事化管理和大强度的体能技能训练。客观上,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本身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素质的年轻劳动力,在工资待遇、工作压力、纪律要求等又具备一定的竞争力的情况下,条件较好的年轻人就不愿意应聘政府专职消防员,这点对于专职队员的新鲜血液的补充增加了很大难度。
三、队员思想不稳定导致人员流失。一是工资薪酬吸引力不高,消防队24小时工作制加上军事化管理的特殊性质,工资待遇相对与普通企业8小时工作制的员工相比不具备任何明显的竞争优势;二是队伍实施的是准军事化管理,24小时战备执勤,特别是已婚的队员无法兼顾家庭,导致合同到期就走人,或是找到其他合适的工作后,辞职走人;三是部队训练体制不适用于政府专职消防队。从政府专职消防人员组成成份来看,有退伍战士、在家待业、应届高中毕业生等等,这些来自不同的行业的年轻队员,年龄、社会阅历的差异较大,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存在很大差异,工作态度也不尽相同,从而导致了能力素质参差不齐。由于队员体能素质差异大,现役部队的体能训练要求往往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达标。据统计,就上述问题导致每年政府专职消防队队员的流失率达到10-35%左右。
四、队伍管理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一是业务训练不系统。客观上看,政府专职消防队训练场地小、缺乏组训没人才、保障不配套,限制了正常业务训练的开展。主观上看,多数专职消防队对训练工作不重视,没有制订针对性的训练计划,训练方法不正规、训练制度不落实、训练态度不积极。不会训练,不懂训练,惰于训练的现象比较普遍;二是灭火救援战术素养较差。平时训练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制约了训练质量的提高。专职消防队员对灭火行动的基本程序不了解,盲目性、随意性大,战术、技术不对路,个人防护意识差,实战经验少,火场上不能牢牢掌握灭火的主动权,对险恶环境不能未雨绸缪,遇到复杂火情办法少,影响了灭火救援的效能;